首先要說明,整理前想像理想生活的樣貌,並非是要像畫建築圖樣,詳細的設定好然後一切照做。
那更像是幫助自己調整感覺頻率,對焦目標,激勵自己為了過理想生活而展開行動,並且每次付諸實現去整理,就等於用行動告訴自己,我值得過心動美好的生活。
所以整理完的樣態可能會跟剛開始設想的不一樣,但必然是當下的你心動的模樣。
至於會沒辦法想像理想生活,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沒有相關的體驗、經驗,不知道什麼樣的生活空間讓自己感覺舒適。另一個是覺得感覺會變動,過去喜歡的現在可能不喜歡了,也沒辦法推測未來喜不喜歡。
但其實只要將注意力從我不要轉為我想要,並且把握自己真正重視的目標,那些心動的想像都會在過程中一一浮現。
可以保留一個小時嘗試看看下面三種方法
只要有為了理想生活而行動的體驗,那就最心動的事了!
因為你用行動證明你值得!
1.問三次為什麼:聚焦目標
這是怦然心動整理魔法裡提供的方法,對想到的念頭追問三次為什麼。
例如我開始整理前其實是沒有自己的房間的,我想要一間自己的房間,所以我得把四樓原本的儲藏室變成房間。
那時候有的念頭就是我想要一間自己的房間,為什麼?
因為這樣我可以有一個放心待著的地方,不用擔心隨時有人來打斷,為什麼?
因為待在共用房間,家人進來拿東西或做什麼事我沒辦法拒絕說想要獨處,為什麼我想要獨處?
因為我需要時間獨處放鬆,感覺比較自在。
由此我能知道我對我的房間空間的想像是我能放鬆自在地待在裡面做我想做的事,需求是能將空間界線分明。像是我的衣服不會在其他地方,其他人的衣服也不會在我衣櫃,這樣我想要保持獨處時,比較有底氣拒絕他人進入。
2.自由書寫:具體化想像
放一首喜愛的音樂,以手就紙,開頭寫下,今天我在整理好的房間裡醒來,感覺很愉悅放鬆,因為?房間光線照在什麼上?聽到什麼聲音?聞到什麼氣味?
起床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讓我感覺……
接著我做了?我就愉快的出門了。
回到房間,做這件事就讓我感到安全放鬆?
我在房間裡做了這些事?入睡時感覺全然的放鬆滿足。
3.身體引導:連結覺知
在空間裡找一處安全的位置躺下來,盡量背部貼在地上,也可以在膝蓋下墊個枕頭,放鬆伸直腳,或是彎起腳讓腳掌貼地,雙手輕鬆放在身體兩側,掌心朝上。
閉上眼睛呼吸,先去聽環境的聲音,風的聲音,電器的聲音,水的聲音…在漸漸轉到身體裡的聲音,呼吸的聲音,心跳的聲音…開放身上的感知能力去感受,感受空間的狀態,也感受自己待在空間的狀態,身體有那裡緊繃嗎?觸感讓你覺得舒適嗎?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藉由仰躺的姿勢,讓身體有安全又開放的體驗經歷,讓你的想像力展開冒險。
深呼吸幾次,在你感覺足夠的時候睜開眼,若你躺在一個平常不會躺的地方,能看到房間的另一個角度,獨特的美。
然後可以起身寫下或畫出我真正想要的是......改變意味著是......
留言
張貼留言